电磁换向阀 故障排除
- 作者:中国液压网
- 时间:2011-01-25
- 阅读:123
(4)幻电磁闽换向不可靠,不换向
电磁换向阀的换向可靠性故障表现为:①不换向,②换向时两个方向换向速度不一致,③停留几分钟(一般台架试验为5min)后,再通电发信不复位。
电磁换向阀的换向可靠性主要受三种力的约束:①电磁铁的吸力;②弹簧复位力;③阀芯摩擦力(含黏性摩擦阻力及液动力等)。
换向可靠性是换向闽最基本的性能。为保证换向可靠,弹黉力应大于阀芯的摩擦阻力, 而电磁铁吸力又应大于弹簧力和闽芯摩擦阻力之和,以保证能可靠地换位。因此从影响这三种力的各因素分析,可找出换向不可靠的原因和排除方法。
①电磁铁质量问题(吸力不够)产生的不换向
a.电磁铁质量差,因焊接不牢或受振动进出线脱落,或因电路故障造成电磁铁不能通电,当然就不换向。此时,可用电表检査不通电的原因和不通电的位置,予以排除。
b.交流电磁铁的可动铁芯被导向板卡住,直流电磁铁衔铁与套筒之间有污物卡住或因锈死,湿式电磁铁因油液不干净,脏物卡在衔铁与导磁套之间等。这些情况均可使电撖铁不能很好吸合,阀芯不能移动或不能移动到位,油路不切换,即不换向。
c.因线圈匝数不够造成电磁铁吸力不够,这种情况是由于从市场上购买了假冒伪劣电磁铁所致。
d.因电磁铁的质量问题,固定铁芯上小孔与阀体推杆阀芯的轴线不同心(图3-38),造成推杆吸合过程中的歪斜,增大了阀芯运动副的摩擦力。另外,问隙八与问隙3磁力线疏密相差很大,会产生一侧向力,使推杆更移向A側,造成推杆扭斜,更加别劲。
e.电压差错导致线圈烧坏。日本生产的电磁铁多使用100V和200V的电压,日本输往中国的元件是专门为中国制作的。但随主机带进或用户从日本购进可能会出现差错一使用电压不符的电磁铁。需要提醒的是,并不只是将低电压的电磁铁用在高电源上会出现烧电磁铁的现象,髙电压的电磁铁接在低电压的电源上,线圈也会烧坏。这是因为电压过低,造成电磁铁吸力不足,使铁芯不能完全吸合而产生过电流,烧坏电磁铁。另外,国内规定电业局供给的电源电压允许变动的范围为85%~105%,而国外大多规定为90%~110%,那么国外电磁铁用在国内的电源上就可能巳经低了 5%或高了 5%的允差。
电压是以二次方的负数影响着吸引力,而国内电网波动大,所以最好使用稳压电源。
f.电磁铁频率接线差错。国内电源频率为50Hz,而日本的电源频率为60Hz,日本生产的交流电磁铁可用于50Hz和60Hz。但须注意,日本生产的小型电磁铁为两根引线,混用在50Hz和60Hz的电源上问题不大。而对大型电磁铁有三根引线,50Hz和60Hz有不同的接法,如接线出线差错,往往导致线圈烧损。对三引线电磁铁,须注意不使用剩下的那根引线,要绝缘包覆,以免出事故。
②因阀部分本身的机械加工质量、装配质量不良引起的换向不良
a.阀芯台肩及阀芯平衡槽锐边处的毛刺,阀体沉割槽锐角处的毛剌清除不干净或者根本就未予以清除。特别是阀体孔内的毛剌往往翻向沉割槽内,很难清除,危害很大。目前元件生产厂采用尼龙刷对阀孔去毛剌,对阀芯采用振动去毛刺的方法,效果较好。
b.阀芯与阀孔因几何精度〔圆度、圆柱度)不好,会产生液压卡紧力。特别是停留几分钟(台架试验为5min)后,加上压力髙,阀芯便常产生液压卡紧而不换向。值得一提的是:液压卡紧出现在工作状况中。不工作停机时或拆开清洗时,阀芯在阀孔内往往表现为灵活的。要检査阀芯阀孔精度才可判断是否会产生液压卡紧现象,阀芯与阀孔的几何精度一般应控制在0.003~0.005mm之内。
c.安装螺钉拧得过紧。由于阀芯和岡体孔配合间隙很小(0.007~0.02mm),若安装螺钉拧得过紧,导致闽体内孔变形,卡死阀芯而不能换向。螺钉的拧紧力矩最好按生产厂的推荐值,用力矩扳手拧紧。日本某厂推荐值为:M5的安装螺钉柠紧力矩推荐为6~9N.m,M6为12~15N.m,M8为20~25N.m,M12为75~105N.m。
d.阀孔与阀体端面不垂直,电磁铁装上后,造成推杆歪斜别劲,阀芯运动阻力增大。
e.L孔(泄油孔)或回油孔堵塞(偶尔发现有未钻通的)。特别是在加工中,L孔与阀孔相交处,由于偏斜而使交叉处穿通面积极小;或因工艺闷塞太长或压入过深,堵住了L孔,使泄油通道不畅,造成阀芯两端泄油困油而推不动阀芯,如图3-39所示。
f.阀芯上均压〔平衡)槽车加工时单边偏心或槽太浅,经磨加工后磨去一半,不起均压作用,装配后产生液压卡紧力,造成换向不良,如图3-40所示。
g.阀芯台肩与阀体沉割槽轴向尺寸不对,或因复位弹簧不对(弹力不一致〗,造成两端换向速度不一致。
h.阀芯阀体配合间隙过小或过大:过小容易造成摩擦阻力增大而卡紧,过大容易产生液压卡紧。
i.铸件〔阀体)因材质不好,安装蟝钉又压得过紧,闽孔变成椭圆形而卡死阀芯,造成运动不灵活。
j.湿式电磁铁使用前未松开放气螺钉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