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中国第二重型集团公司等国有控股企业的“老大哥”依然坚守在行业的最前方;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的生力军;有着50年历史的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经过4年跨越式发展,2008年年初成功地进行了改制…….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很多:有感动———512大地震中四川企业的坚强,兄弟企业义无反顾的赶赴灾区;有收获———世界级产品的诞生印证着我国自主技术正一步步走入国际先进行列;有希望———即使在金融风暴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依然坚定地相信明天的美好。
关键词之一:百亿“老大哥”
作为重型机械行业国有控股企业代表之一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截至2008年10月31日,已完成产值100亿元,全年有望突破120亿元,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一重是继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和北方重工集团重机行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的第三家企业。
近年来,一重、二重等大型重型机械企业一跃登上国际大舞台,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了国际用户的认可,与世界装备巨头德国西马克公司、日本三菱公司同台竞技,自主重大装备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关键词之二:自主创新
2008年1月,国内首台矿用55立方米挖掘机在太重集团下线,这是我国2000万吨级以上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中的关键装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满足世界上所有露天矿山的采掘条件。
2008年2月,一重与韩国浦项制铁签署了5.5米轧机制造出口项目合同。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口的世界最大的轧机,也是中国首次向世界一流钢铁企业提供关键生产设备。
2008年4月,三峡水轮机大轴在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三金工车间加工完毕,这是该公司为三峡水轮机加工的主轴,也是迄今为止二重加工的最大的水轮机主轴。
2008年11月,由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设计制造的世界上起重量最大的2万吨桥式起重机,在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首次将重14000吨(长102.5米×宽65米)的中国海洋石油服务有限公司半潜式钻井平台甲板模块成功吊起,并与下船体合拢,为世界造船工艺技术的重大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之三:聚焦风电、核电
2008年来,各厂家纷纷涉足核电、风电等项目的研制与建造。
2008年9月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为红沿河核电站3号4号机组生产的锻件管板,顺利通过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和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的审核验收。这是二重第一批正式的核电产品,同时也拉开了二重制造核电产品的大幕。据了解,核电管板是第二代改进型核电蒸发器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属核电锻件中制造难度最大的品种。此前,世界上仅有日本日钢和法国法玛通等极少数公司能制造这类大型锻件。
2008年10月11日,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核电站190/20+190t环行起重机研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2008年11月28日,由川润股份自主研制的风电润滑冷却系统通过鉴定验收,并获得“国家新产品奖”。
2008年12月中旬,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一举中标共计1000余套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至此,该集团中标和签约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已达到5000余套。该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兆瓦级风电机组的批量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让华锐风电这一知名品牌在国际叫响。
关键词之四:大型铸锻件设备
继一重集团建成1.5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二重集团研制成功1.6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后,上海重型机械厂有限公司200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自主研制成功的16500吨自由锻油压机。
2008年10月,随着250吨天车吊起首件116.4吨的基础梁,并放入“新重机”10多米深的基坑中,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世界最大18500吨油压机及750吨.米锻造操作机安装大幕也宣告拉开。
大型铸锻件的制造能力将加快我国核电、火电、水电、大型船舶、大型石化、大型冶金、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战略性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里程碑式的战略意义,标志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又上新台阶。
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业已经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大型铸锻件生产基地,但因其隶属体系和管理机制的原因,装备能力和技术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产品还无法满足国内对大型铸锻件的需求,而这种短缺是暂时的,企业在规划建设时需要考虑未来市场的需求量。
关键词之五:改制
2007年年初,中信重工集团等四名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了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中信重机股份制改造完成了重要一步。
中信重工前身为洛阳矿山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时期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93年整体资产划拨中信集团,更名为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去年1月改制成立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见证着企业的变化:2003年,年产量不到6万吨,销售收入11亿元,亏损6000多万元;而前年,产量跃上18万吨,2008年1~11月新增订货112.54亿元。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11月,当月新增订货4.95亿元。累计在手订单203.64亿元,同比增长61.99%。1~11月经营利润累计完成4.82亿元,刷新历史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经历了艰苦—阵痛—奋斗—重生—转型的中信重工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步入了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