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对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甚至全中国、全世界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从抗震救灾到北京奥运,从原材料价格波动到全球经济危机,从上半年超高速增长到下半年一些子行业举步维艰,在这一年,我们看到作为装备工业一员的工程机械行业,越来越紧密地与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了一起。2008年年末,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为2009年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希望。
2008年,留给工程机械行业的回忆,太多太多……
关键词之一:20%
从行业发展形势来看,2008年的工程机械行业有点“坐过山车”的感觉,先是一路上升,并创造了历史高峰;进入下半年以后又急速下滑,特别是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形势更为严峻。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增幅将达20%左右。
这与前两年30%以上的增幅相比,出现了大幅回落。但取得这个成绩,已经实属不易。2007年末2008年初,为防止行业增长过热,国家计划对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在宏观调控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的时候,金融风暴来袭,此时政策再度放开,但也抵挡不住金融风暴的压力。
尽管2008年上半年工程机械行业增幅再创历史纪录,达到了50.5%,但最终全年的增长数据被急剧拉到了20%。目前令人担忧的是,根据当下的市场情况和行业状况,2009年的形势恐怕不容乐观。
关键词之二:抢险救灾
南方雪灾、汶川地震———2008年,两起重大灾害席卷我国,牵动了万千华夏儿女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人民踊跃为灾区奉献爱心,救援队伍源源不断进驻灾区。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时间就是生命!这时候,工程机械行业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在现场救灾的电视画面里,我们看到,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产品奋战在灾区第一线,为抢修道路、救助人员立下汗马功劳。
同时,全国的工程机械企业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派遣救灾团队,捐献机械产品及现金物资。一些企业在接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征调产品的通知后,不计报酬,甚至推迟别的订单,迅速将产品运往救灾前线,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灾害已经过去。但灾后重建仍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仍有大批工程机械产品坚守灾区,为当地人民重建美好家园。此一役,也使工程机械产品更为广大群众所知。
关键词之三:自主创新
曾几何时,随着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陷入异常被动的局面———市场几乎被外资品牌所垄断,中国企业自身也不具备发展优势。直至21世纪,“中国制造”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开始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全行业以及企业的自主创新密不可分。这一成就也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2008年4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0余家中央级媒体共同推出工程机械行业自主创新系列报道。
此次报道共涉及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工程机械企业。重点介绍了这些企业在2008年以来的产品创新、先进的体制等方面情况,全面展示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与风貌。
关键词之四:并购
中联重科并购赛法和新黄工、柳工收购蚌埠市振冲安利工程机械公司、山推收购湖北楚天机械、徐工收购春兰重卡、马尼托瓦克并购泰起、约翰•迪尔并购徐挖……2008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掀起一个个并购高潮。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工程机械行业竞争激烈,再加上各项生产成本持续上扬,这就导致了行业内研发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企业在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部分企业甚至可能退出市场,进而给龙头企业扩大份额创造了机会。
但是,行业内并购事件增多并不意味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整合期。特别是金融风暴来袭,企业之间整合的难度加大,一些企业的资金也受到极大影响,这些并购之举是否恰当也显得扑朔迷离。
同样,也是受到金融风暴影响,一些工程机械企业目前陷入了发展困境,这是否也将带来行业的重新洗牌非常值得人们关注。
关键词之五:钢价波动
相信所有人对2008年以钢材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仍然记忆犹新。粗略估计,钢材占工程机械产品成本的比重应该在30%以上。2008年上半年钢价持续上涨,使产品毛利率明显下降,诸多工程机械企业苦不堪言。
行至2008年下半年,钢价又急剧下跌,导致一些储存了大量钢材的企业资金趋紧,这其中不乏行业龙头企业的身影。同时,石油等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也进一步推动了人力成本的上升,让工程机械企业在经历一轮超高速增长之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稳定的经济环境是行业及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哪怕原材料价格一直上扬,但始终保持稳定趋势,工程机械市场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这种“过山车式”的波动方式,使企业有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感受。在这种大幅度的涨跌过后,我们更能看出哪些企业具备真正的发展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