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价值30多亿元的核电和风电设备合同在大连签订,这是国务院颁布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后,装备制造行业签订的第一个大单。30多亿元装备大单的签订是"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具体举措,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振兴装备制造业战略的体现,是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的又一重要成果。
大连市政府与一重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广核集团与一重集团签订了PR1000核岛4个压力容器和12个蒸发器大锻件合同,价值12亿元;华电集团与华锐风电签订了200台1.5MW风电机组供货合同,价值18亿元。同时华锐公司生产的国内第一台3MW海上风电机组发往上海,将安装在东海大桥右侧。
大连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临港临海,随着装备产品日趋成套化、重型化,装备制造业布局日趋国际化、集聚化,大连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优势突出。一重集团是我国大型铸锻件基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正在大连棉花岛实施大型石化换热容器及百万千瓦级核岛一回路主设备制造基地,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核电、石化容器生产基地,对实现百万千瓦核电装备国产化有重要意义。中广核集团是以核电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该公司建设中的大连红沿河核电站将成为我国自主化程度最高的核电站,CPR1000核岛主设备制造合同的签订标志着中广核与一重集团的合作更加深化。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签约仪式上指出,深入研究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加强自主创新,不断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是企业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应对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中,美国等国纷纷把绿色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我国要抓住时机,积极发展核电和风电等清洁能源。他强调,依托重点工程推进装备自主化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宝贵经验,需要政府的组织协调,需要用户企业的理解支持,需要用户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的全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