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企业靠规模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着眼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才是正途
2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上通过了装备制造业和纺织工业振兴规划。
工程机械行业是装备制造业中此前最被看好的四个子行业之一,也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振兴规划将从哪些方面改善行业发展面貌,值得关注。
技术升级最迫切
受金融危机影响,工程机械企业靠规模取胜的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了。产业升级、产品升级与技术创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4万亿元”政策出台之初,不少企业都希望能够切实从中得到支持,纷纷进行项目申报。但据了解,单纯扩大产能的方案几乎都没能通过。
而如何提高产品和产业水平成为政府及企业共同关注的方向,振兴规划对这方面的关注力度也非常大。
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将为产品提供更加可靠的发展机遇。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产品类型已经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但仍有部分产品,如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大型挖掘机等产品有差距。此外,我国企业也要尝试研制出更适合实际工况的新产品,走在世界前列。
“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部分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这项政策将有利于企业引进先进产品和技术,从而实现自身水平的提高。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欧洲访问了多个国家,其中涉及不少技术及产品引进项目,工程机械行业也将从中受益。
此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目的的产学研相结合、员工培训等项目也被提上了日程。可见,这项振兴规划已不单纯是几年时间内的短期规划,而将对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这些政策将对整个装备制造行业产生影响,这些政策虽不是主要针对工程机械行业,但工程机械企业的装配工艺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改善,产品的可靠性将得到提高。
产业格局将变化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速度令人瞩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行业格局仍不稳定,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金融危机中,工程机械行业高速发展背后基础尚不够牢固的问题被暴露出来。其中,装载机压力最大,以装载机为主业的部分工程机械企业陷入发展窘境,一些企业甚至一度徘徊在生死边缘。
所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推进结构调整,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发展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计划。
进一步培育和支持一批行业内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意义重大。去年上半年,工程机械行业内接连发生一批企业并购案件,其中有不少都涉及龙头企业,一度被人们以为是行业整合的开始。当时,市场前景呈现出的繁荣景象,确实可以成为并购的理由,但随即而来的金融危机却为这些并购蒙上了一丝不祥的阴云———随着金融危机初现端倪,这些被并购企业的价值有可能缩水,并购方能否顺利运营这部分资产成为人们再度关注的话题。
金融危机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了一定机会。一方面,受到市场因素影响,对于有实力的企业来讲,此时正是可以进行“抄底”之时,以较低价格收购较为优质的资产;另一方面,部分有实力的企业之间,在得到相应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可以进行战略重组。科研院所的资金实力一般都较为薄弱,在此次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鼓励科研院所走进企业,支持企业培养壮大研发队伍”的发展道路。使企业与科研院所结合在一起,这将更好发挥企业的资金优势,也使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更加接近市场需求,是一项双赢的措施。
去年金融危机影响之下,仍有不少企业得到飞速发展,比如徐工集团的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三一集团和中联重科双双突破200亿元。在振兴规划出台的背景下,这些有实力的企业,谁将抓住机遇,逆流而上,谁就将在市场再次振兴时掌握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