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取减产、限产、消化库存等一系列自保措施之后,一些钢铁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通过技术革新应对金融危机的必要性。如同当年日本实行的“技术立国”一样,钢铁企业也加快了自己的技术研发步伐。
近日,马鞍山钢铁公司车轮扩能改造的核心项目———第三条车轮压扎线已经开始投产运行。此条生产线投产之后,马钢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轮生产基地。
马钢一位内部人士表示,马钢的车轮年产能将从70万件的基础上,跃升至110万件。这条生产线是完全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来的。
马钢下属的车轮公司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通过自主的技术革新与改造,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效益。预计今年该公司可达到26万吨的产能,该人士表示,初步预测,今年车轮公司内外部年利润可接近8亿元。
与此同时,为配合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马钢正在加紧研发我国高速列车车轮项目。该项目是国家863重点课题项目。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将在2至3年内完成时速200至300公里的动车组车轮国产化研发,并在5年内实现时速300至500公里动车组车轮的批量生产和撞车使用。
“金融危机是个机会,可以促使钢铁企业主动改进技术,研发高端产品,中低端产品是没有出路的。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对实现企业的扭亏为盈是有积极意义的。”钢铁分析师周晓明认为。
谋求通过自主创新改变现在局面的不止马钢一家。
武汉钢铁公司的铁路重轨生产线改造已经完成并进入到试生产阶段,铁道部已经认证通过。随着明年铁路基建项目的展开,钢轨订单将接踵而至。在武钢研究院信息所主任魏建新看来,现有情况下,企业自主研发可以使企业不至于在亏损的深渊中越陷越深,越早转向,就越能早找到出路。
在国内一直走高精尖路线的宝钢集团尽管背负不小的库存负担,但坚持技术革新的他们已经看到了技术革新带来的效益。
隶属于宝钢的苏州冶金机械厂研发成功的变齿高齿轮等新技术产品一举打入了国外市场,宝钢股份一位周姓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前不久,德国西马克公司采购了该厂齿轮箱,这是西马克首次在我国境内采购齿轮箱。
宝钢最新研发的硅钢产品,由于其中融入了新的技术,产品销路马上走俏。目前,已有10家用户相继订购了宝钢高磁感取向硅钢,用宝钢激光刻痕高磁感取向硅钢制造的10台S10型变压器顺利出口阿联酋。该人士表示,硅钢现在可是宝钢的拳头产品,走高新技术产品路线才能为企业在出口不利的形势下带来新的机会。
通过技术革新确实使不少钢铁企业正在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困境。然而,能够进行自主研发的钢铁企业依然是那些国有大型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大型钢企每年会把利润的3%至4%投入到研发之中,而这个比例远低于国外钢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钢企中层表示,金融危机促使企业开始注重自主研发,危机过后,技术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周晓明认为,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本身自有资金没有问题,而且从银行贷款比较容易。而中小型钢铁企业由于抵抗风险能力较弱,银行不敢轻易贷款给他们,造成了他们因缺乏资金而使自主研发能力比较弱,很难通过技术创新抢占市场,国家在这方面应该予以扶持。
在19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将建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大对工业行业支持力度。据悉,目前工信部已经把2009年150亿元企业技术改造基金上报到了国务院。